燕窩的主要成分,是「金絲燕」為了哺育幼雛,在準備築巢的過程中,所分泌出的一種膠體分泌物,此絲狀的膠體,會結合羽毛、植物枝葉、莓果一起,加強穩固燕窩結構,經風乾後,固化形成白色至淺黃色的燕巢,提供幼鳥棲息。

「金絲燕」適合生長在物種豐富、環境純淨的熱帶雨林生態,如今全世界的燕窩產量,幾乎都落在了東南亞國家的沿海黃金地段,而在這些國家中,印尼的燕窩產量最大,佔總體產量 80%以上,其次則是馬來西亞 10%、泰國 5%、越南、菲律賓….等地,以下我們將仔細分析各產地間的差異:

 

印尼 Indonesia

印尼位居亞洲與大洋洲之間,橫跨赤道,由 17506 座島嶼組成,向來有萬島之國的美譽,而印尼燕窩產地主要集中於蘇門答臘、爪哇、加里曼丹島等沿海地區,其中,加里曼丹島與亞馬遜雨林合稱地球上的左右肺,是自然資源最為豐富且純淨的生態環境。

隨著幾十年來隨著亞洲經濟成長,華人地區燕窩需求量大增,印尼當地廠商對於燕窩的採集、加工、生態保育等技術也愈發成熟,發明出人道燕屋的採集方式,非人工飼養,讓金絲燕於豐富開放的熱帶雨林補食,保留原生習性,獲取天然營養;不破壞孕育幼鳥的巢體,只待幼鳥成熟離巢後,才進行採集,此做法不僅穩定燕窩產量,也大大改善以往野外採集所造成的人身安全與環境破壞。

隨著產量逐漸擴大,許多燕窩加工廠對於品質也日愈嚴格,不漂白、不塗膠、不以二氧化硫薰蒸,此標準早已是現在市場上的基本要求,透過加工廠、貿易商、進口商的層層把關,讓消費者可以更安心購買,且肯定印尼燕窩的品質。

  • ​全球最大的燕窩產地
  • 成熟發展的養殖與加工技術
  • 逐漸抬頭的環保與永續共存觀念

 

馬來西亞 Malaysia

馬來西亞主要的燕窩出產方式分為「屋燕」與「洞燕」,洞燕產地集中於加里曼丹島的西北方-砂拉越,該地天然的岩洞造型與豐富生態,為金絲燕帶來了良好的棲息環境,但由於岩洞數量固定,且採摘過程相對危險,當地政府設立了燕洞的開放採摘期,管控總量,避免因需求而造成的過度採摘,破壞該地原有的自然資源與生態。

馬來西亞「屋燕」產業的興起,始於1990年末期,由於當時印尼的排華事件,造成許多華僑迫遷至馬來西亞,並將原本的燕屋技術傳進馬國,碰上當時的經濟蕭條,許多印尼華裔便將閒置的房地產轉作帶有經濟效益的燕屋,開啟了以實兆遠(Sitiawan)作為發跡地的燕屋產業。

然而當時,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燕屋品質參差不齊,且缺乏控管,眼見燕窩帶來的龐大利潤,便有不肖商人捏造且杜撰出「血燕」的傳奇故事,再使用化學藥劑染色,引發了不可收拾的「中國血燕事件」,造成高達90%的燕窩滯銷,許多燕農因而血本無歸;但危機便是轉機,此次事件讓當地政府重新審視燕窩產業,並與中國簽訂協議,規範燕窩產品的標準作業流程,改善燕窩產業結構。

  • 印尼燕窩移轉的第二產地
  • 加工技術提升
  • 因產量較少,燕窩單價較高

 

泰國 Thailand

身為東南亞經濟體系之一的泰國,為世界燕窩產量第三大的國家,主要產區位於南方的合艾地區,鄰近馬來西亞,多以屋燕型態為主,其離島地區也有部分野生洞燕產出,但由於產量稀少,往往價格異常昂貴。

泰國燕窩產業配合其興盛的觀光業一同發展,成功將名聲傳播至世界各地,尤其是在華人地區裡,泰國出產燕窩的印象更是深植人心,至今仍有許多消費者指名購買泰國產的燕窩,可見泰國燕窩產業在宣傳與行銷上,立下了非常好的基礎。

  • 結合觀光事業,讓許多人誤認為燕窩最大產地
  • 實際產量較少,物以稀為貴

 

越南 Vietnam

說到越南燕窩,有接觸過的朋友第一聯想到的就是—越南會安洞燕,其主要產區位於越南中部東側臨海的會安市,但其實除了會安市之外,南方一點的歸仁市、芽莊市也有燕窩的產出,且近年還來也逐漸發展出燕屋的養燕模式,企求提高越南燕窩產量。

然而,因為地理位置上相對偏離了赤道,此處的金絲燕築巢次數也減少為一年1-2次,導致目前產量仍舊稀少(僅占全球總產量1%),使得越南燕窩在市場上的價格相對昂貴,且貨源尋找不易,消費者在購買前應須嚴謹確認產地來源,並找尋信任的廠商,避免不同產地的燕窩移花接木。

  • 最初以臨海的洞燕模式經營
  • 技術逐漸進步,多轉移成燕屋方式培育
  • 因產量稀少價格昂貴、須謹慎確認產地、燕窩品項

 

結語

燕窩自古便是華人文化中,地位與財富的象徵,在過往由於燕窩的稀有,常常只有達官貴人才得以食用,如今隨著技術發達與需求量的增加,燕窩品質與產量皆有顯著提升,價格與過往相比也更親民一些,甚至發展出許多不同型態的燕窩商品,提供更多選擇。

相信此燕窩產地的介紹,已經能讓大家對燕窩的來源有了最基礎的認識,後續我們將介紹燕窩如何加工,品質/成分如何判斷,"燕王牌印尼燕窩"又有著什麼優勢,還請大家持續關注我們,未來將不定時帶來更多有關燕窩的科普文章唷!

 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