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st ginseng, american ginseng

西洋蔘 是一種具有 補氣養陰、清火、養胃生津等功效的 人蔘

在市場上,西洋蔘有多種名稱,例如 粉光蔘、花旗蔘、吧蔘、泡蔘等,但學名都一樣為 Panax quinquefolius ,只是因產地與生長的方式不同,而有不一樣的稱呼。

這次惟元將分享西洋蔘專業經驗與指南!相信在閱讀文章後,你能發現最適合自己的種類,購買到健康又安心的人蔘! 

(閱讀建議:手機板可將圖片放大查看)

 

內容目錄:

1.西洋蔘的基本介紹

           1.1 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

           1.2 西洋蔘的功效與常見用法

2.西洋蔘的不同名稱解析

           2.1 多樣名稱的原因 – 西洋蔘 / 粉光蔘 / 花旗蔘

           2.2 野泡蔘 / 野山蔘 / 野泡

           2.3 半野 / 林下栽蔘

           2.4 栽培 / 園地栽蔘

3.台灣中藥市場的西洋蔘規格

           3.1 長支 / 尖尾

           3.2 圓(原)粒 / 圓泡

4.選購西洋蔘指南

           4.1 西洋參品質判斷要點

           4.2 怎麼買才安心?

5.延伸閱讀

 

1.西洋蔘的基本介紹: 

west ginseng origin

1.1 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

 

西洋蔘 主要產於 美國加拿大 ,分布於 五大湖周圍,緯度 北緯30至48度 。

因緊鄰五大湖區,氣候受到大西洋環流與五大湖調節,造就 年溫差小、雨量適宜、濕度充足 的天然環境,非常適合人參生長
 
近幾年,中國東北 也引進了西洋蔘進行培植,但由於氣候、土壤與技術的差異,培植出的西洋蔘香氣、口味略遜,雖相比價格便宜許多,但與台灣的喜好不符,故較少見。

目前市場上仍是以 美國加拿大 的西洋蔘為主

 

1.2 西洋蔘的功效與常見用法

 

【性味歸經】

甘、微苦,微溫。歸脾、肺、心經。

【用途分類】

補益藥(補氣)。       

<<以上資訊來自台灣中藥典第三版>>

不同於紅蔘、東洋參的製作方式,西洋蔘從土壤挖掘出以後,僅經過清洗、乾燥、修剪、烘乾

沒有蒸製的情況下,造就西洋蔘屬性微溫,適合多數人的體質,常用於調整體質,特別是幼童與銀髮族群

實際使用,可搭配 川貝母 應用於止咳化痰,也可搭配常見藥材如:枸杞、紅棗、黃耆….等,一起泡茶飲用,做為平時補氣、補體力、提振精神的保養選擇。

 

2.西洋蔘的不同名稱解析

在選購西洋蔘時,除了原產地的差別外,更常聽到所謂「野泡」、「半野」、「栽培」…等等的名稱。

若是能在購買前有所了解,相信在實際鑑賞人蔘時,會更有心得!

 

2.1 多樣名稱的原因 – 西洋蔘 / 粉光蔘 / 花旗蔘

 

西洋蔘廣泛使用流通於世界各地,在台灣最常見有以下兩種命名方式:

產地/來源地命名: 以地域性的方式命名,西洋蔘(廣泛使用);以出產國 (美國國旗) 命名,花旗蔘(香港/北部使用居多)

藥材特性命名: 因西洋蔘未經過蒸製,所以切開後肉色淺白偏黃,又稱作 白肉(台語/業內使用);切片質地呈現粉狀,又稱 粉光蔘(中南部使用居多) 

以上是幾種常見的名子,不過因為廣泛使用與流通,前往藥行時,相信大多數專業人員都能理解,消費者也可以透過實體的人蔘、蔘片作進一步的確認。

 

2.2 野泡、野山蔘、野生

wild ginseng
野生西洋蔘特徵:蘆頸處環狀圈長 紋路深 體型較小且不規則 香氣濃 

野生西洋蔘是靠人工野外採集,屬天然生長的西洋蔘,數量稀少,形體較瘦小,蘆頸環狀圈數多且長

美國每年開放野山蔘採集的時間僅有2個月,加拿大政府更是禁止開採,使得價格居高不下。

坊間平時就備有野生品種的藥行不多,面對價格不斐的野泡蔘,消費者需要更小心謹慎。
 
購買提醒:野生西洋蔘的單價極高,若是擔心無法自主辨認,建議尋找值得信任的店家,實際看貨、諮詢。
 

2.3 半野生西洋蔘、林下栽蔘

 
林下栽蔘,又稱作半野生,是以天然環境進行栽培的一種作法,借重野山蔘的生長環境。

選定栽種地後清理雜草、枯樹,利用自然腐葉、植株養土後,再灑種培育種植。

半野西洋蔘在香氣、口感上,有著更多層次,讓許多內行的食客們也都指名選用。

 

2.4 栽培西洋蔘、園地栽蔘

 
美加兩地於十九世紀後期進行規模化種植,建立系統性栽培,透過機械化管理,降低人力成本,提高產量。

對於種植用地的輪耕、休養,也都有一定規範,力求環境友善、永續經營
 
美國西洋蔘最大產地 位於 威斯康辛州 ,每年生產60~100萬磅,佔美國總產量90%以上。

加拿大主要產地則位於安大略省地區,每年可生產500~700萬磅,亦是加拿大境內最大生產區域。

 

 

3.台灣市場的西洋蔘規格


西洋蔘除了其功效外,特別的外型也非常討人喜愛,市場上,依照蔘體型態 分為 長支  圓粒 兩類。

各商家對於級別大小會略有不同,數字分級與大/中/小號,也會有相對應的等級。

 

3.1長支/尖尾

straight-like ginseng and round-like ginseng

長支:  細長體型,蘆頭處延伸至尾端常以 特大/大/中/小號 作為規格區分,有的廠商也會使用數字 40/60/80/120支 分級,數字越小支條越大。

 
尖尾: 蔘體尾端逐漸縮小成尖而得名,大小規格劃分與長支相同,此兩種型態西洋蔘佔產量的絕大部分。
 

3.2 圓(原)粒/圓泡

round west ginseng

圓粒西洋蔘: 外觀圓滾滾的,如 紡錘般 的樣態,生長的部位集中在蘆頭處,品質優良。

圓粒規格的西洋蔘產量稀少,修整/分級時需額外費工且消耗,市場價位更高。

可愛討喜的外表,常以整盒斤裝的方式販售,是更高等級的西洋蔘選擇。

規格:以大小區分,不同廠商比較時,只要找尋對應的規格即可

­­­

4.選購西洋蔘指南

西洋蔘自引入台灣後便深受國人喜愛,顧氣管、健脾胃與溫涼補氣的功效也深植人心。

然而,當我們要購買西洋蔘時,除了理解上述的規格/產地區分外,還須注意什麼地方呢?
 
 

4.1 西洋蔘品質判斷要點

 

內肉顏色與氣味:西洋蔘因只有晾曬烘乾的加工步驟,所以內部 揮發油成份 隨著時間而逐漸遞減 。

放置過久,則切片 顏色越黃味道越淡,可以從 氣味、顏色 ,判斷藥材是否新鮮。

 

價格考量:選購西洋蔘,除了衡量預算,也可以預先詢問 不同產地/等級價格區間

若是偏離行情過多的價格,則必須小心謹慎,多方比較詢問,會比較有保障。

 

4.2 怎麼買才安心?

 

嚴選商家:找自己信任的藥房購買,並觀察是否銷量穩定、規格齊全,除了避免購買到放置過久的西洋參

 

藥材使用與保存:平常就有泡茶、攜帶保溫瓶的習慣,可以購買蔘片使用。

若較為繁忙,則可選擇磨粉食用,方便攝取也易於控管份量。

但上述這兩種形式,都需要妥善的保存,建議準備 密封罐/袋,冷藏存放,能有效維持西洋蔘品質

 

相信大家已經對西洋蔘有著初步了解!若是西洋蔘有符合自身的保養需求,不妨按照上述的介紹與建議,勇敢走入中藥房詢問,實際親眼看看,一同揭開西洋蔘的神秘面紗!

 

本文章由 惟元國際藥業有限公司 撰寫 | 「版權所有、翻印必究」 若欲分享請聯繫我們並註明出處,謝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