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養生保健的意識興起,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中藥養生,近年來許多第一次接觸人參的消費者,都對人參的分級與規格感到一頭霧水,這些「數字」與「國字」的組合到底如何解讀,20天的人參又代表什麼意思?

今天,就讓小編帶著大家了解人參的等級與規格,幫助各位購買人參時不再煩惱,首先,讓我們從國字的部分開始
 

 

 
「天/地//切」:代表人參的"品質與外觀等級"

 

一般而言,會有這麼精細的等級區分,多半出現在鐵罐人參的系列裡,因為鐵罐人參使用完整條參原料,且於製作過程的第一步,便進行分級、挑選、修剪,將原料細分成多種等級,然而,每間品牌對於天/地/良的等級劃分略有不同,但大致的概念相仿,下列將說明描述各等級間的特色,作為人參等級的基礎認知

 

天字:天字號是人參的最高等級,占整體出產比率0.5%左右,外形優良無瑕疵傷病,蘆頭/參體/腿部比例優秀,表皮緊緻、肉質硬實、皺褶紋理明顯,且多半帶有兩條參腿,樣貌呈現「人」形,切開後內部幾乎沒有空心、白心、破肚等瑕疵。
由於此等級的數量稀少,要從原料中挑選出來,除了考驗產地炮製的品質,也考驗著加工者的眼光與經驗判斷,而為數不多的產量,更是造就其高貴價格與稀有性的主因。

 
地字:地字號人參品質優良,外型完整,佔總生產量的2-5%,表皮與內肉緊緻結實,品質屬於上乘等級,是送禮自用皆宜的等級
 
字:良字號人參佔總體產量1x %,整體型態完整,是優秀的原支條參,其價格和等級都相對親民,對於自用的消費者而言,是不錯的選擇
 
切參:切參的製成,是將出土時挖斷、部分瑕疵的人參,保留其完整優秀品質的部位,整體表現優異,但因無保留原支參形,在價格上相對更親民,是坊間消費者自用的好選擇。
 
介紹完 天/地/良/切 的等級劃分後,我們便來了解前面數字的含意。

 

 

「等級前方的數字」:代表人參"大小的規格"
 
人參出土後,會經過炮製、烘乾等步驟,逐漸由白白淨淨如同蘿蔔的鮮人參,表皮收縮皺摺,質地緊縮變硬,形成我們印象中硬梆梆的"紅參"。

此時在產地劃分規格(以中國東北為例),是以固定重量 500g 為單位(中國重量單位“斤=500g”),倘若這批炮製好的人參平均20條一斤,則以"20支"稱之,所以規格數字越小,代表單一條人參的重量越重,條身越大,相反數字越多,則單支條參的重量越輕。

 
然而,這樣的定義方式,在成品標示上,常常會產生消費者的誤會,『20天的鐵罐,為什麼打開後不是20 條人參呢?』『不是數字多少就代表有多少條嗎?』

 
其實不然,因為我們上述提到的支條規格定義,是以單位重量 500g 為主,進到台灣以後,因應台斤的600g,加上修剪條參時,為了符合優良的 頭/身/腳 比例,會再進行微調,使得最終成品的條數會更多一些,所以成品上標示的20天,是代表用”20支“這個“規格”的人參製作,並非裡面有20條人參唷!

 
此規格的數字概念,其實可以應用到大部分中藥材上,如川七便是以xx頭做為區分,數字越小,單顆重量越大;枸杞的”粒度”也是,固定重量內越少粒,代表單顆枸杞就越大!大家下次不妨稍微留意一下,自己常去的那間藥房,是否也有以這種概念區分唷~
 
看到這裡,想必對於人參的等級與規格辨識,都有一定的理解了,下方做一個總結,提供給大家參考,希望對您日後選購人參會有所幫助!

 

 

 

延伸閱讀:

人參保健初入門(I)高麗參、洋參、花旗參,怎麼選?我適合什麼參?

人參保健初入門(III) 人參包裝介紹與保存注意事項